地 址: 万盛经开区滨江西路501号附2号
展览典藏
风景这边更好——重庆美术名家乡村采风写生主题作品特展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市委宣传部乡村振兴对口帮扶集团的指导下,按照市文联党组工作安排,市美协充分发挥文联文艺特色优势,凸显“文艺味”,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工夫、见成效。
从2020年8月起,市美协多次组织市内外美术名家沿循总书记在重庆扶贫的足迹,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赴乡村开展“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文艺采风写生活动。艺术家们积极践行“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宗旨,一头扎进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焕然—新的乡镇农舍、充满希望的特色产业园参观采风,一边了解新农村的发展面貌,—边积累创作素材。同时还有大批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师生和关注乡村发展面貌的重庆美术家们,先后来到乡镇村庄采风写生,推动形成全市美术界多部门合力帮扶的良好格局,用美术特有的形式助力我市乡村振兴。他们用画笔描绘当地的青山绿水与村居民舍,记录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古朴风貌,创作了—批反映新时代人民面貌和脱贫攻坚成果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变迁,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记录了时代前行的步伐,在凝聚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磅礴精神力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步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农村的发展依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一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市委六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决定举办“风景这边更好”——重庆美术名家乡村采风写生主题作品特展,将重庆美术名家赴乡村采风写生的作品集中起来做―次主题性展出,面向广大观众呈现乡村发展新面貌、新风景。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笔墨绘就秀美山川。本次展览遴选了庞茂琨、张杰、翁凯旋、邓建强等36位美术名家精心创作的61幅作品,以油画、中国画为主,既有大幅写生,亦有精美小品,这些作品深刻呈现了乡村的风光、人物以及风物,尤其是乡村新时代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我市艺术家对乡村的关心热爱和美好期许。通过展览展示,将最大程度发挥文艺作品凝心聚力的作用,营造艺术赋能乡村的文艺氛围,唤起更多人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注脱贫路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且希望能够以“美"为媒,以“艺"为介,进―步普及文艺志愿服务“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宗旨,再接再厉,加强乡村振兴等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推动重庆美术事业高品质发展。
查明《山乡即景》
陈茂华《石柱八龙村的老屋1》
陈茂华《石柱八龙村的老屋2》
崔毅《石柱桥头镇龙河大桥》
崔毅《石柱桥头镇马家河大桥》
邓建强《石柱中益乡愁(写生)之二》
邓建强《石柱中益乡愁(写生)之一》
邓旭《炊烟》
邓旭《山岚》
付念屏《冬水田》
付念屏《正午骄阳》
侯宝川《石柱中益乡冷山坪写生系列之九》
侯宝川《石柱中益乡新隆村写生系列之六》
黄越《蜜蜂引得汽车来》
黄越《阳光洒满山林间》
黄作林《歌乐山之秋》
黄作林《花红水绿》
江洋《牵牛图》
江洋《时疏鲜》
蒋才《石柱清景》
蒋才《石柱秋境》
蒋维青《石柱大风堡写景》
康宁《苞米地》
康宁《村民马培和与他的母亲》
李军政《老院子风貌》
李军政《中益乡的秋天》
李毅力《山雨空蒙》
李毅力《万寿山》
梁益君《冷坪山的大核桃树》
梁益君《山雪欲至》
刘曙光《老宅田园》
刘曙光《中益青山》
卢晓波《秋山细雨》
卢晓波《山村新绿》
马建国《风景这边独好——黄水写生之二》
马建国《湖光晚夕阳——黄水写生之一》
庞茂琨《石柱写生No.2》
彭石《那城——石柱印象系列》
彭石《那城——石柱印象系列》
王德贵《核桃树下》
王德贵《连农老院》
王明福《石柱欣荣图》
王明国《桥头镇烟雨图》
王明国《石柱桥头镇写生》
王跃《暖阳下》
王跃《童年》
翁凯旋《金秋中益乡写生系列之二》
翁凯旋《石柱沙子镇新隆村写生系列之九》
肖力《摩崖禅道》
肖志《青山蜜甜——中益写生系列》
谢关键《黄连炕房》
谢关键《老核桃树》
谢光跃《黄水的夏日》
杨贤艺《石柱桥头镇小景》
张杰《翠绿石柱》
张杰《翠绿石柱》
张祖全《乡村院落晚风微》
邹积平《山里人家》